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度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省教育大会决策和部署,围绕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以智慧化教育资源推动高质量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以数据综合治理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持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实现数字教育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学校信息化体系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宏大的系统工程,合理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是其成功的关键。严格执行信息化建设的立项审核机制,强化项目的归口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问题。(牵头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各相关部门配合)
二、深化智慧教学场景应用。随着AI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鼓励学校重点专业群要建设虚实融合的教学实验室。鼓励教师利用“AI(如:DeepSeek)”设计出各种沉浸式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完善教学质量在线监控体系,构建覆盖教学全流程的数字化评价模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牵头部门教务处,配合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三、强化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推动本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库平台使用效率,构建本校可信数据共享应用体系。举办多种竞赛活动激发一线教师对于利用数字资源的热情。鼓励教师通过校本平台分享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资料,这不仅能够有效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受益,推动教学创新与进步。(牵头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配合部门教务处)
四、组织开展数字素养提升系列活动。开展教师数字素养通识教育培训,将数字技术与教学设计、协同育人等深度融合,培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教师队伍;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字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库系统、虚拟实验室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牵头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配合部门教务处)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技术部门建设维护基础设施,教学部门关注应用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建设具备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和在线培训功能的平台,支持决策和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为现有信息话建设队伍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牵头部门各行政部门培训,配合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六、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升级已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如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和态势感知等系统,确保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加强网络人才的培养,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服务需求。加强网络边界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定期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牵头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各相关部门配合)
七、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学校已出台健全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而落实至关重要。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模拟多样的网络安全事件,相关人员能够熟悉应急流程,检验预案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当监测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集结专业团队展开调查与分析。根据事件的性质与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与管理策略,以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需对事件进行详细地记录与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从而提升整体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牵头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各相关部门配合)
八、提升网络技术安全保障水平。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细化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和运维责任。持续推进学校网络安全保护2.0建设,建立信息系统采购、教育类APP选用审核和数据分级分类等管理制度,推动重要数据的分级分类保护,加强重点系统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监测;聚焦基于日志数据的网络安全风险预警能力,探索提升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态势感知、智能诊断、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逐步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加大网络安全人才梯队建设力度,培养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牵头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各相关部门配合)
9.持续实施软件正版化行动。落实《教育部 国家版权局关于做好教育系统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通知》(教科信函〔2024〕83号)部署要求,推进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等通用软件合法授权,形成常态化正版软件管理机制。(牵头部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各相关部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