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引领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 年 7 月 11 日至 15 日,建筑系“豫行红途”志愿服务实践团走进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开展了一场为期 5 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聚焦信阳当地红军后代、留守儿童需求,将课堂所学融入乡村实践并转化为振兴之力,以专业技能服务乡村发展。
7 月 11 日下午实践团首站抵达箭厂河乡留守儿童日间照料中心,开启了“红色基因润童心书香传承红军魂”图书捐赠启动仪式。成员们将精心挑选的儿童绘本、科普读物、经典名著整齐摆放,五彩斑斓的封面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简短的开场后,捐赠活动有序进行。拿到新书的孩子们兴奋地举起来向同伴展示,无比喜悦地交流着书中的内容。本次活动通过图书捐赠、阅读分享,为三留守的儿童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不仅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更营造出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党建领航聚合力,校村共建聚动能
7 月 12 日上午,实践团围绕乡村儿童教育和发展建设议题,与支部书记吴建喜进行了深度访谈,吴书记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对逐步探索出以农村居家养老和关爱“三留守”人员为主要内容的“戴畈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吴书记特别强调,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三留守服务中心的成功之道在于始终坚持“因地施策,与时俱进”,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这一发展范式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通过党建引领的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随后,在箭厂河乡党支部活动中心举行了党支部共建签约仪式。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联建与思想碰撞,为乡村振兴汇聚新动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笔墨传承文化脉,童稚感悟汉字魂
字载中华,笔墨流香。三留守服务中心教室内,实践团开展了“童语诵经典”活动,以诵读诠释中华经典魅力。成员带领孩子们共读《闪闪的红星照耀我》等经典著作,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韵律之美,清脆声音里满是家国情怀。随后,墨汁的清香悄然弥漫,书法体验环节中,胡永辉老师从汉字起源讲到笔画技巧,手把手教孩子们握笔、运笔及书写的注意事项。“手腕再放松些,像握着一朵花一样轻轻发力。”在胡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认真临摹,笔墨飘香的一撇一捺间,大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着汉字的韵味。
红色寻根忆往昔,初心铸魂担使命
第三天的实践中,“豫行红途”志愿服务实践团在吴建喜书记的带领下,先后来到红田惨案遗址、列宁小学遗址等红色遗址,现场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共上一堂沉重又深刻的党课。“就在这里,反动党残忍杀害了众多共产党员。”站在红田惨案遗址前,吴书记的现场讲述让全场静默,成员们集体在烈士墓碑前默哀。随后,实践团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系统学习苏区光辉革命历程。大家纷纷表示,被革命先辈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坚贞不屈的意志所震撼,更深刻理解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安全守护少年行,多彩活动育新苗
实践团聚焦留守儿童需求,点亮乡村儿童多彩假期。于 7 月 14 日为孩子们带来了暑期安全与丰富多彩的手工类创意活动。志愿者用生动的语言和案例,为留守儿童讲解了防溺水、交通安全、居家用电等日常知识,增加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马勺绘画环节里,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世界,抒发着童趣盎然的笔下奇妙世界;脸谱绘制、压花书签制作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验动手的无限乐趣;建筑模型拼装,孩子们在过程中了解建筑外观的构成及建筑历史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呵护心灵助成长,赋能少年“心”滋养
行程的最后一站,一场独属于儿童的“心灵沟通”悄然登场。实践团以问卷形式筑搭与儿童沟通的桥梁,在作答中知晓儿童问题、了解儿童需求,为儿童解疑答惑。户外心理团辅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孩子们在闯关互动游戏中欢笑参与,有人出错时大家齐喊“加油”,需配合时有人出主意、有人搭手,彼此充满信任。活动现场充满着清脆的笑声,空气里满是协作的暖意。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有趣的互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自强的心态,引导留守儿童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促进心灵和谐与成长。
新时代赋予青年新使命,也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豫行红途”志愿服务实践团以专业为基,以热忱为笔,在三留守这片热土上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五天的实践活动里,从图书捐赠时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到安全课堂上专注的神情,从手工制作时灿烂的笑容,到游戏体验中惊喜的赞叹,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对“知行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丰富实践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动能,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