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系部动态> 正文>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彩绘夏都青春行”实践团赴禹州市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建筑系组建了“彩绘夏都青春行”实践团奔赴禹州市鸠山镇闵庄村与顺店镇谷南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艺术墙绘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以艺术之笔勾勒乡村新貌,用缤纷色彩唤醒乡土活力,为乡村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

实践团成员参与禹州市 2025 年暑期“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暨“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了共青团禹州市委举办的禹州市2025年暑期“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暨“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实践团成员马嘉烁作为代表发言:“禹州,古称‘夏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将以青春笔触描绘乡土情怀与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就乡村振兴蓝图,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学生代表的发言,彰显了实践团的坚定决心,赢得了禹州市团委的认可,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成员代表马嘉烁在启动仪式上发言

7月7日,实践团成员满怀热忱奔赴首个实践地 —— 鸠山镇闵庄村,正式开启社会实践之旅。抵达后,团队即刻进入工作状态:先是与村支部杨书记展开深度座谈,详细了解村庄的自然风貌、民俗传统及产业发展脉络,尤其聚焦当地 “杏” 产业的种植历史、产销模式与带动效应;随后实地走访村落,勘察房屋布局与墙体现状,结合村民口述的摘杏趣事、孩童嬉戏场景等鲜活素材,最终锚定以 “杏” 产业为核心创作主题。

选定创作区域并测量墙体尺寸          实践团成员在调配颜料

团队精准选定村头文化广场及主干道两侧墙面作为主要创作区域,逐一测量墙体尺寸、记录墙面材质与平整度,同步召开方案研讨会,将杏树生长形态、丰收盛景、村民劳作细节等元素融入设计构思,既注重通过色彩明快的画面展现产业活力,又着力以生活化场景传递乡土温情。经过严谨的定稿与构图,一系列融合建筑美学与闵庄村特色产业的图案跃然纸上。随着墙绘完成,闵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墙绘作品“杏果丰收”图寓意产业发展带来的繁荣富足。此次实践以艺术为纽带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力。

墙绘作品展:“杏果丰收”描述村民辛勤采摘、孩童树下嬉戏的温馨场景

完成闵庄村的墙绘创作后,7月18日实践团成员立即转战第二实践活动地点--顺店镇谷南村,并第一时间与谷南村书记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对接,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前往镇政府参加相关会议。会上,顺店镇政府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活动的具体工作任务及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事宜,让团队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清晰认知。会后,为使实践团更直观地了解工作目标,镇政府领导亲自带领成员们实地查看了村里此前绘制的墙体。根据现场情况,此次实践活动的重点将落在旧墙修复与改良上,团队需在原有墙体绘画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修复工作,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完成优化提升。

实践团成员参加顺店镇政府召开会议

实践团成员实地查看谷南村墙体现状

此次实践中,志愿者化身 “乡村画师”,顶着盛夏烈日,或蹲姿勾勒线条,或站立填充色彩,在斑驳墙面上精心创作。从实地调研、主题构思,到草图设计、颜料调配,再到现场绘制,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心血 —— 他们以艺术匠心打磨细节,更以青春热忱践行对乡村振兴的承诺。这份执着在谷南村同样收获显著:经修复改良的墙体绘画,既提升了村庄颜值,更唤醒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村民主动加入墙绘维护行列,形成 “创作 — 守护” 的良性互动,让艺术赋能乡村的成果得以持续生长,彰显出文化振兴中 “共建共享” 的深层力量。

实践团成员在闵庄村认真进行墙绘创作

实践团成员在谷南村进行旧墙恢复与改良

建筑系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专业实践 + 乡村振兴”的长效模式,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带着创意与热情走进乡村、扎根基层,用画笔为更多村庄勾勒发展新图景,让青春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