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向社会公开。专家称,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经过两年多试点,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26日正式亮相。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方案明确,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分级行使,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坚持国家代表性,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坚持国家所有,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展现中华文明;
坚持全民公益性,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
国家公园体制三大看点
国家公园是什么“公园”?为谁所有,由谁来管?普通百姓怎么受益?
国家公园是什么“公园”?
国家公园虽然带有“公园”二字,但它既不是单纯供游人游览休闲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园,也不是主要用于旅游开发的风景区。“国家公园是众多自然保护地类型中的精华,是国家最珍贵的自然瑰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首席代表朱春全说,建立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推动环境教育和游憩,提供包括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全民福祉”。
方案提出,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坚持三个理念: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清华大学教授杨锐说,相比以审美体验为主要目标的风景区,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价值及其原真性和完整性最高的地区,是最具战略地位的国家生态安全高地。“国家公园,就是要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为谁所有,由谁来管?
“国家公园应由全体国民所有。”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根据方案,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分级行使,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重点保护区域内居民要逐步实施生态移民搬迁,集体土地优先通过租赁、置换等方式规范流转,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方案明确提出建立统一事权、分级管理体制和财政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回答了国家公园哪些是国家的、哪些是地方的,哪些归国家管等一系列‘权’‘钱’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说。
根据方案,未来将组建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相关部门依法对国家公园进行指导和管理。
普通百姓怎么获益?
国家公园作为最为珍贵稀有的自然遗产,是我们从祖先处继承,还要完整真实地传递给子孙万世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因此,国家公园在局部利益和个体利益面前要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
“国家公园强调全民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共有、共建和共享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在有效保护前提下,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的机会。
杨锐建议,国家公园制度设计中,应保证每个国民平等参访的权利,为此国家公园应以国民福利为原则,实行低费用门票以及相配套的预约制度。“下一步将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国家公园逐步回归公益性。”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