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创新创业经历各不相同,但相同的追逐梦想的激情和永不言弃的坚持,让不同的青春一样精彩。
几天前的颁奖舞台上,我省首届10名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成为绝对的焦点。他们何以脱颖而出?他们的经历能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带来哪些启示?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拼搏和精彩,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感悟。
期待更多年轻人在最适合自己的地方让青春闪光。
李 威
27岁的李威,2012年毕业于黄河科技学院,2013年10月成立郑州飞轮威尔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绿色出行电动代步工具,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智能运动装备和机器人装备,主要研发方向为智能自平衡车、机器人、无人机,目前注册资本1092万元。他被国家科技部、河南省政府列为创新创业科技企业模范代表,曾受到国家科技部曹健林部长、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接见。
早在2009年,还是大二在校生的李威就组建了启航啦创业团队,在创业之路上扬帆起航。他说:“我从小就喜欢鼓捣小机器、搞点小发明,随着上大学后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鼓捣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根据兴趣及时调整方向,我终于找到了事业的突破点。”
评语:他的创业事迹对大学生创业有三点启示:认识自己,正确定位,这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找准目标,坚持不懈,这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不断学习,努力创新,这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动力。
乔景亮
36岁的乔景亮,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世界工厂CEO,2012年成立郑州悉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外贸服务、信息整合、大数据挖掘等互联网业务。2014年,悉知公司成为Google公司核心合作伙伴,并建设Google大中华地区首家GoogleAdwords体验中心,在外贸电子商务应用方面有重要创新影响力。2015年,该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评语: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和评估,使他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成功创办企业,并取得佳绩。他顺应时代潮流,将知识与技术完美结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王洋洋
33岁的王洋洋,2008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成立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无土草坪、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他曾获国家大学科技园杯创业大赛三等奖、河南省首届创业大赛二等奖。2014年,他的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全国“建筑绿化”第一股,也是我省首个大学生创业“挂牌”企业。
一步一个脚印,王洋洋敢拼敢干。“向天要地,向上要绿”,从市郊到市区、从室外到室内、从平面到立面、从地面到屋顶、从有土到无土,他的绿化变革紧跟时代。
评语:自主研发创新创业,在技术与市场的转换中准确把握商机,同时展开加盟模式的开发,打破地域限制,可运作性增强。定位准确清晰,把握市场脉络,他的经历对大学生创业具有示范效应。
王灵光
29岁的王灵光,2011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规模化农业种植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标准化服务系统。他被评为“2011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受到习近平、李长春、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0年4月,王灵光利用毕业实习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基层创业梦想。创业初期,他和他的团队扎根基层,立足农业,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根据农村发展状况,围绕减少投入、提高效率、把控风险、增加产出,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新的合作社发展模式,以此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并获得金奖。通过6年多的努力,他带领的团队从合作社一步步走到大型农业公司,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农业综合化服务+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评语:创新创业,基层、农村大有可为。他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召唤相结合,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要把自己视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开拓者,敢于为中国农村社会现状的改变奉献自己的青春,实现人生价值。
尚高锋
32岁的尚高锋,2007年毕业于安阳工学院。他2007年创办尚百帮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一家以家庭服务、清洗与保洁、病虫害消杀、物业管理、市政环卫、居家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性企业。尚高锋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业就业先进个人、中国家庭服务业先进工作者。
尚高锋来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也有过投递简历而杳无音信的失落,也有过择业的迷惘,不甘心做普通上班族的“野心”。萌生自主创业的想法后,他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情况下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向高手、向实践、向市场学习,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公司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更为难得的是,他热心公益事业,设立尚百帮助学基金,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评语:大学生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既有发展前景有适合自己的项目。大学生在创业中要了解市场、找准目标、大胆实践,只有乐于吃苦、不怕困难,才会大有作为。
潘 泳
28岁的潘泳,2009年毕业于黄淮学院,2014年成立佳士乐文化创意公司,不断推出震撼信息电子界的新产品,已盈利3000多万元,企业市值高达5亿元。他用一年半时间研发出“苹果皮520”,被称为“苹果皮之父”。2014年底,他推出“漫聊神器”APP。
潘泳发明的“苹果皮520”,借助内置的通讯模块,可以把只能听音乐、打游戏的苹果iPodtouch“变成”iPhone,实现基本的通话、发短信功能。
潘泳从小就爱钻研,大学期间经常参加各种IT竞赛,对研发软件非常感兴趣。毕业后的潘泳继续他的发明路。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苹果皮520”、苹果皮二代、苹果盘、蓝牙版苹果皮等产品在他手中相继问世。
评语:创新总是给人高大上的感觉,也在很多人的心里形成了无形的屏障。其实,把新奇的点子变成现实,就是对创新的最好诠释。潘泳的创业路凸显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独特气质,增加了“依托专业技术”创业的大学生的信心。
周光普
27岁的周光普,201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2014年成立河南寻美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互联网+移动剪辑车,曾获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三等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选拔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银奖。
周光普大一开始创业,毕业前公司注册成立,带动就业20多人。创业之初,团队、资金、设备、技术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周光普没有被这些“拦路虎”吓倒,因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从最初的视频拍摄剪辑业务,到音乐会、婚礼制作业务,到宣传片、微电影包装业务再到如今的互联网+移动剪辑车,他们不断发现客户的需求点,开拓商业新疆域。公司成立后,这个年轻的团队当年营业额就突破了150万元。
评语: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入校时就应该考虑的问题。这个案例再次印证了只有科学规划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
张 策
30岁的张策,2008年毕业于许昌学院,2009年创办了鄢陵县三文园林化木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经营模式,逐步成为花木行业的领头羊。他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还被评为我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
张策大学毕业后到鄢陵县安陵镇担任大学生村官。2009年,他用大学期间积攒的1.5万元奖学金和租用的1亩土地开始了创业之路,创办了鄢陵县三文园林花木专业合作社。几年来,他用“滚雪球”的发展模式把公司发展成为资产规模800万元、占地360亩的科技型种苗培育企业。合作社先后吸纳120多个花农为社员,累计为社员无偿提供苗木近20万株、价值40万元,并免费为社员提供优质花木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上门技术服务300余次,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评语: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他找准创业路,结合当地实际开拓新路子,走出了“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成功创业之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宋中原
26岁的宋中原,2015年毕业于河南工程学院,2015年成立郑州绢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传承我省空缺的织锦技术并推广,开发出豫锦产品100多种,申请外观专利十几项,使得中原传统技艺很快走向全国市场,在我省地方特色产品中独树一帜。
河南虽然拥有5000年的蚕丝文化,但是长期没有知名的锦类产品。多次在纺织类大赛中获奖的宋中原结合所学知识,于2014年3月开发出第一件豫锦产品,该产品在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豫锦的出现填补了我省没有知名锦类产品的空白。
评语:扎实的专业素养、开拓性思维和独特的眼光,再加上成熟、理性的经营理念,可以让创新创业大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张庆飞
28岁的张庆飞,2012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是一位激情澎湃的“85后”创业者。
2009年,他组建创业团队,全身心投入第一份事业——郑州祥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正式成立注册并获得我省部分企事业单位学历晋升的业务,之后又陆续与郑州格力产业园等达成合作,并与我省几十家高校签订了招生合作协议。虽然初次创业便取得不菲的成绩,但张庆飞并没有放慢脚步。他2015年进入环保蔬菜领域,成立了河南家家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他结合大学学的生物技术知识,进入佐餐饮料行业,成立了河南酵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产品主打酵素饮料。
张庆飞不仅自己成功创业,还帮助了很多拥有创业梦想的同学。2009年至今,在张庆飞的公司创业的河南工业大学学生超过300人。
评语:时间花在哪里,成绩就在哪里。全力以赴、全情投入,青春怎会不精彩、人生怎会不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