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 “语润乡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基础教学部魏家玉、华卉两位老师的带领下,7月23日至7月27日,深入安阳市林县、新乡市原阳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活动。
作为教育部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学校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通过前期调查研究、线上线下集中培训,持续开展“推普·探寻文化之根”“推普·传承精神之魂”“推普·汇聚帮扶之力”“推普·点亮智慧之光”等主题系列活动。
教育部统一推普标志
“推普·探寻文化之根”——讲述中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实践团以助力乡村文化、乡土文化为己任,探访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地,在殷墟这本“地书”上,研读殷商历史,探究甲骨文、青铜文化,从文化之根探寻中国智慧,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发展。
“语润乡土”推普实践团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等地
探寻文化之根
“推普·传承精神之魂”——讲好河南故事,弘扬时代精神。实践团走进创业洞、团结洞、青年洞、红旗渠纪念馆等地,实地讲述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红旗渠故事。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充分发挥朋辈引领效应,大力宣传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构筑村民精神家园,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语润乡土”推普实践团走进红旗渠及红旗渠纪念馆等地传承精神之魂
“推普·汇聚帮扶之力”——走进两县五村,书写帮扶故事。实践团深入河南两县五村,持续开展推普帮扶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等传播方式,将推普课堂、经典诵读、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等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中,将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讲好乡村文化故事、传递乡村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助力乡村农耕文化发展。
林县,巍巍太行山脚下,红旗渠穿村而过。走进庙荒村,以“美丽中国我的家”为主题,通过讲述汉字里的故事、诗歌朗诵《中国话》、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引导当地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主流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走进止方村,创编“好家教、好家风”情景剧,将“讲文明、知礼仪、懂礼貌”的社会风尚浸润于家风传承之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走进师街村,利用发放问卷、宣传单、访谈、座谈等方式开展推普调研,建立调研档案,摸清当地语言状况,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相关参考数据。走进下里街村,开展环保宣讲活动,呼吁村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语润乡土”推普实践团走进林县庙荒村、止方村、师街村、下里街村
开展推普帮扶系列活动
原阳县,地处豫北平原,黄河北岸。在靳堂乡姚寨中心小学,实践团成员将推普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甲骨文“人”字入手,讲述中华礼仪故事;书法小课堂上,学生从笔墨中感悟汉字之美、处世之道;拓展训练中,学生趣享投壶之乐。此外,实践团积极与原阳县姚寨村党群服务中心对接,开展“讲好普通话、提升新形象”专题培训,提升其乡村组织管理水平。
“语润乡土”推普实践团走进靳堂乡姚寨中心小学、姚寨村党群服务中心
开展推普帮扶系列活动
“推普·点亮智慧之光”——创新数字赋能,推广语言文字。实践团成员结合相关线上平台,开设《语言文字微课堂》《趣说甲骨文》《汉字英雄》等专题系列微课,进一步增强学生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平台载体,拓展推普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借助AI、VR等新技术、新手段,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
“语润乡土”推普实践团开设《语言文字微课堂》《趣说甲骨文》
《汉字英雄》等微课
践推普之行,润乡土之心。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语润乡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走在中原大地,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在行走中学习,于体悟中践行,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转化为勇于奉献的实际行动,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青年的力量与担当。